博主
姓名:江湖旧故事 的空间
单位:
职位:
访问人数:9522
博主公告
    
最新留言
最新评论
我的最新好友
正文
我拿什么拯救你-重庆江景房(3)水的形态美与人的居住心理 (2017-07-16 22:40:28 )

 水的形态美与人的居住心理



远望碧波浩淼,秋水长天相连,这是我去年在千岛湖的感受。西湖的静谧与温婉,千岛湖的纯净与秀美,让我感慨不已。自古以来,湖就是文人骚客的笔中盛品,无怪乎金庸先生要居于西子湖畔作文卖字了。金先生是个雅人,不是房地产开发商,自然对湖的经济价值缺乏足够的领悟,非常遗憾的是自己是从事地产的。面对温润如玉的西子湖,我眼中除了临湖的别墅外,就是寻找尚存的空地。



回到重庆,看到已经有些干涸的两江,脑海中却涌现出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夏天,我见过长江宏伟壮阔而波涛汹涌的奔放,咆哮之势,好不凛人,而今却有小桥流水人家,静静的从我身边流过。动与静,奔腾与静谧,这江,这河,给了我们多少的遐想。

海是美丽的,美丽的海的博大与包容,宽广与淳厚。带着腥味的海风,偶尔合着嬉戏于沙滩的孩童的欢笑,回荡在半空。海边的夜空繁星点点,沙滩上篝火连同成双成对的浪漫的情人,交织着一种美丽而动人的温暖。

我的文字,远没有专业卖字的人好,但是我想我在这前面想要表达的只不过三种不同状态下的水景的形态。湖水是静谧的,湖面是秀美的,她总是以一种宁静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只会带给我们幸福温暖。而江则是动态的,我们在夏天可以看到波涛,雄伟壮阔的江水滚滚而流,冬天江水水位跌落,江面变窄,又好象我故乡那弯弯的小河。海总是那么博大,让我兴奋,让我忧伤。


还是回到地产上来吧,水的形态与人的居住心理的分析,是我们造水景房的设计依据的主要出发点。也是寻找水景房美学原则的一个最佳捷径。在重庆城市化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重庆人的都市习惯与都市心理已经慢慢养成。都市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与挑战,是都市中存在的压力。在都市中生活,在都市中过的更好,几乎是每个都市人心中最简单的心理底线。能否在都市中生存,依据的是我们个人后天的努力以及各种各样的先天凛怙与先天资源的占有。其行为过程或者财富得来的手段的不同,将直接的决定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生活观点。



利用社会学与人的行为学观点,我们可以得知一些最基本的人际行为关系模式,在城市化早期阶段,社会财富欠丰盈状况下,按照西方社会学家的观点,人的行为模式与价值取向是以经济人为背景来进行的。即人们对事物好坏的判断,是建立在事物的实用经济价值之上的。反映在地产上,就是性价比最高的房子是最受社会追捧的,一如当年的南方花园。但当社会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社会中间力量逐渐形成的时候,社会便诞生了相当的金领白领的时候,社会开始进入知识主导的时候,人们的消费习惯偏向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于是我们看到了英国的绅士风格,法兰西的浪漫气质以及日耳曼人的机械理性。



当今的重庆,正逐步进入文化形成时期,远古的码头文化正渐渐消去,新文化正逐步形成,而重庆城市发展的模式则几乎是一种乌鸡变凤凰的速度在向前飞速发展。因此这就注定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并不厚重。缺乏过程的延续,用一种跨越式的方式飞速进入了大都市的行列,这种畸形的城市变迁,注定在变迁之初,城市人的心理归属感缺乏,自信心的缺乏,于是我们眼前的重庆,以一种惊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在与当今世界接轨。在地产中,我们发现,到深圳,上海,北京考察最多的便是重庆的商人。这种开放性的第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学习时的高姿态的态度。要学就学最好的,要做就做最好的。以及对城市发展的浅薄认识。我们的城市高楼密度直追深圳上海,然而未来远比现在严重,据笔者知道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在未来的3、5年,重庆主城区的天际线恐怕将看不到高低错落的景象,清一色的高楼将城市变成了坑哇田畴。



密度的增加,自然带来压抑,很多从成都走过来的人会说,重庆不是一个居住的城市。从拥挤的公共汽车到行色匆匆的脚步,重庆人的节奏明显的比隔壁的成都快了一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无从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速度带给人的就是高度的紧张与心灵亢奋。这已经在我们城市地产中表现出来了。



重庆地产与其说是,进入中产社会的表现,毋宁说是把握不住城市发展规律而形成的超前消费。在短短几年时间,重庆地产开始了与上海广州的比拼,可是我们与人家拼什么呢?规模是可以用资本堆积,但是购买力与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却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在花园洋房风光过后的第一波变是江景房,这终于回到了我们的主题。探讨重庆的江景房。



是谁在住重庆的江景房,他们为什么买江景房,江景房带给了他们什么价值?这是需要我们每个建筑江景房的人从经济的角度来思考与思量的。但是作为一种精神价值与实用价值几乎并重的产品,只是考虑产品的经济角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江景文化,一个玄而又玄的哲学命题。



江,一个美丽而又动听的传说,一个源源流长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词,让我们怎么来描述呢?而不同地段的江又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入海口的长江显得雍容典雅,与之相应的是,我们看到的南京与上海的人对待江与江景房的态度与我们有着直接的不同,江边多以豪宅与高尚住宅为主,建筑的造型与神态多少显得有些华贵与本地其他建筑鹤立鸡群的感觉。而重庆范围的长江,因地势与流域的不同,一年之内江面落差极大。象那天空飘逸的彩带一样,变化多姿。

重庆的江景房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长江下游流域的上海人的思考是否值得我们借鉴呢?我们的城市人文与居住心理与社会特征,是否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又只能回到重庆城市的发展与居住心理这上面来。重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几乎是重庆花园洋房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能否由此推及这也是重庆江景房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我们设想,一个住在江景房中的人能够得到些什么满足呢?劳累了一天的我们可以站在阳台上,享受些江风的浪漫,夏天看江面波涛汹涌的滚滚流逝的江水,冬天看江中浩淼烟雾,感受四季之美景,享受自然之浪漫,屏弃社会之繁杂,独享自然之清醇,润泽疲惫的双眼,放松紧张的心灵。在与自然的纯粹对话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幽雅。如果我们在热恋中,我想掬一掊江水献给我的恋人,或者采些江边的野花送给他,春天的时候去放放风筝,秋天的时候,去看看夕阳;如果我们有家人,可以带上爱人与孩子一起在江边散散步,如果我们的朋友是文人雅仕,我们可以畅谈些历史或者奢谈些未来,当然我们还可以小资一下去显示显示时尚,还有吗?我只是我自己,或者我只能认识到我自己,然而通过一个公司对购买金沙水岸的行为调研分析的结论中,我发觉我的猜想有一定的准确性。如若真的如此,我们需要些什么样的江景房呢?



对于这样的答案,我总是难以回答,或许读者比我更有智慧,更有体会去感受,去思考。但是我们有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文章至此,关于江景房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思考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文章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技术角度去营造江景房了,但愿有这方面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给笔者宝贵的意见。

分享到:
阅读 () | 评论 (0) | 转载 | 收藏
文章评论: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中鸿地产网版权所有